剛在看少年小樹之歌(小說)~

看到一段場景:

他們使用引火木,燃燒後丟進樹坑,利用煙燻的方式,

成功驅趕了黃蜂們~

請問

1.為何蜜蜂會怕被煙勳,原因?

2.現在的蜜農,是否也會利用煙燻的方式來取蜜?



感謝回答~20點


同時也感謝贊助者、意見者。








  • 2013-08-23 16:24:13 補充


    那...

    蜜農都噴甚麼煙比較多?





er">


1.為何蜜蜂會怕被煙勳,原因?

嚴格講起來:煙燻對蜂類一向有效果且所產生出來的效果 還算不會太差, 以蜂類遭到煙燻後所出現的生物反應來說,任何種類的蜂類在薰煙後的反應與表現其實都差不了多少,但是與蜂類屬近親關係的蟻類對煙燻卻有著不同的反應,蜂類遭遇煙燻大多出現清一色的反應,而蟻類遭遇煙燻的表現可就有所差異了,因為不同種類的螞蟻面臨煙燻味是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與效果的。

檢視圖片 

我們先來說說蜂類好了,以一般人類所豢養的蜜蜂來說,蜜蜂只要一察覺到燃燒任何物品所產生的那種煙味,通常都會出現逐一離開現場甚至出現一哄而散的情形,所以只要住家被蜂類佔據只要情況還不到築巢階段,通常只要稍稍使用煙燻即輕易將其快速驅散甚至達到完全驅離及防止被築巢而造成日後大患的風險,但是,若蜂類已經在住家築出具體蜂巢且已達某種規模時,要想簡單幾次就達到徹底驅離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囉!其原因與蜂類受到演化之生態行為受限有關。

 檢視圖片  

諸如上述所述:昆蟲會對煙燻味產生的這種特殊機制,我稱之為 " 危害警覺性機制 " ,面對煙薰這種死神般氣味的來襲,無論是哪一種表現模式,都是屬於牠們各自不同的求生模式,昆蟲們並非生來就認識火與煙薰的危害,像是螞蟻對煙薰的反應卻是如此快速就能反應出危機感,所以這種危害警覺性機制除了是生物體對這些具威脅性氣體味道或刺激感而感到不適所產生出來的本能反應,也是上天賜與牠們與生俱來的趨吉避凶的天性之一,若缺了這種天性該物種就等同該物種將逐步走向滅絕之路了。

 



藉著這個議題,.我們就順便比較一下,若牠們的生活環境一旦突然濃煙四起也極可能引發毀滅性的可怕火災,屬於近親關係的蜂類與蟻類究竟誰較具有生存優勢呢?

檢視圖片 

1.逃離的速度:蜜蜂用飛行的,那肯定是蜂類遠遠優於蟻類!


2.避難的距離:用飛的就是快,所以蜜蜂肯定在距離上也會贏螞蟻許多!


3.攜家帶眷遷離災區:那肯定是螞蟻遠遠優於蜂類!

 

4.脫逃的型態:螞蟻雖無法飛行,但是脫逃方式可有 "棄巢逃離"以及 "潛入更深層的地下避難",能不能躲得過災劫?就得看實際火場及火勢了。蜂類雖只有飛行一種方式,但是卻能在最短時間脫離火場,只可惜無法帶上蜂寶寶們。



5.棲身的條件:逃離災區後螞蟻很容易就能迅速找到棲身之所,幼蟲也可立即得到接續的照顧,蟻後在穩定後即可繼續產卵。而蜂類卻必須於適合的地點再另築蜂巢才能重新產卵接續王國成員的數量。


6.重新繁殖的速度:以蜜蜂為例,蜜蜂只需2個星期左右就能孕育出一批新蜂。而多數種類的螞蟻常需要耗時二十幾日至一兩個月甚至更久。


7.食物的選擇:在經歷一場大災難後要重新繁殖,首要的除了居所之外就是食物了,蜜蜂必須在有足夠蜜源的環境附近且食物類別單一化,若恰巧在蜜源植物較少的季節時就會造成繁殖上的斷層!


相反的螞蟻無法逃離災區那麼遠,但是一場火災之後可片地都是食物吶!即便幾日後那些燒烤類食物逐漸敗壞不可食用,螞蟻還能取食其他多元的食材或逐漸再移巢至更適合的地方定居。

 


 

2.現在的蜜農,是否也會利用煙燻的方式來取蜜?

檢視圖片





檢視圖片 



參考資料
網路整理






  • 2013-08-23 18:30:06 補充


    那蜜農都噴甚麼煙比較多?
    網路查到蜂農會用樹皮(如:樟樹皮)、樹葉、稻草來煙熏蜜蜂,中國古代就有幾載用「艾草」來煙燻蜜蜂的紀錄,宋朝蘇轍〈收蜜蜂〉詩中的「空中蜂隊如車輪,中有王子蜂中尊。分房減口未有處,野老解與蜂語言。 前人傳蜜延客住,後人秉艾催客奔。布囊包裹鬧如市,坌入竹屋新具完。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 」就是指中國蜂的分封,不過那「空中蜂隊」擁護的不是王子,而是女王蜂。




  • 2013-08-23 18:30:18 補充


    詩中還提到點燃艾草來燻野蜂,用 布囊來包裹捕到的蜂群,放入竹篾編成或竹竿製成的蜂窩養。不久就安居下來,從蜂窩的巢門﹝小窗﹞出入了。 元朝王楨的《農書》中描述用收蜂籠 ﹝笠帽﹞收捕分蜂群的情況:「以杆高懸,笠帽召之,三面撒水揚塵阻其出路, 蜂自避人笠中,收之,漸時歇定,將笠裝於布袋懸空處,至晚移停桶內。」




  • 2013-08-23 18:39:35 補充


    錯字更正一下,「幾載」改成「記載」~